健康是大事。它如果出了問題,我們的事業、財富、愛情、家庭、甚至生命都可能成為泡影。根據衛生部的統計, 2009年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分別佔總死亡數的41%、24%、和15%。此外,10%的國人患有糖尿病,另有15%處於糖尿病前期。我國成人的肥胖/超重比例也達32%。
當今對富貴病的醫療多半治標不治本。而像糖尿病、心髒病這樣的慢性病被貼上“不可能治愈”的標籤,病人掏了錢,卻最多得到一個“控制病情”的結果。醫生和患者就不能有高一些的目標嗎?
健康是大事。它如果出了問題,我們的事業、財富、愛情、家庭、甚至生命都可能成為泡影。根據衛生部的統計, 2009年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分別佔總死亡數的41%、24%、和15%。此外,10%的國人患有糖尿病,另有15%處於糖尿病前期。我國成人的肥胖/超重比例也達32%。
當今對富貴病的醫療多半治標不治本。而像糖尿病、心髒病這樣的慢性病被貼上“不可能治愈”的標籤,病人掏了錢,卻最多得到一個“控制病情”的結果。醫生和患者就不能有高一些的目標嗎?
綠底白字:誰正利用過重兒童賺錢?
綠字:閱讀這份新報告
藍字:「何為造成兒童肥胖症的主因?也許你會吃驚。答案是:錢。肉品跟牛奶商把他們的產品賣給學校,就可以賺個幾美金」 — 尼爾.巴納德醫學博士
<誰正利用過重兒童賺錢?> — 今年夏天<優良醫學雜誌>的封面故事 — 特別報導了肉品跟牛奶商是如何透過美國農業部跟學校營養協會推廣垃圾食品而賺錢的。這些垃圾食品包括學校午餐中的玉米片、雞翅和意大利辣味香腸比薩。點擊這裡可以閱讀我在雜誌中寫的編輯報告。
飲食上的概念混亂剛剛達到了全新的水平。美國膳食指南顧問委員會剛剛宣布,他們將不再警告食物中少量的膽固醇有健康風險。其原因是食物膽固醇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不如飽和脂肪的那麽大 – 所以隔三差五吃個雞蛋並不比偶然吸支香煙更壞。再加上最近的報道質疑“壞脂肪”到底有多壞,很多人不確認應該相信什麽。
讓我們澄清一下這個混亂的情況。事實是這樣的,從膽固醇開始說:
膽固醇和脂肪不一樣。脂肪是牛肉裏面白色的條紋和雞大腿上滴下的那些油脂。但是膽固醇是看不見的。膽固醇顆粒存在於構成動物身體的細胞表面的那層膜。膽固醇在瘦肉部分的含量尤其豐富。雞蛋、奶酪、貝類,以及蝦和龍蝦也富含膽固醇。
《美國營養學院雜誌》6月30日發表了6項比以前更嚴格的預防癌症的飲食建議。
和當年的戒煙建議一樣,這六項特別飲食建議在影響癌症風險方面有很確鑿的證據,雖然還不構成結論性的證據。這個指南強調富含植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比如大豆、十字花科植物、蔥、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菜;同時警告癌症與酒精、紅肉/加工肉類、奶制品、以及煮熟的肉類的密切關系,包括牛肉、禽類和魚類。
最近,西班牙飲食和營養協會廣泛分析了現有科研結果,提出了超重和肥胖的飲食防治的立場性文件。現總結翻譯其中有結論的部分,並按論據強弱排序。其它觀點現有科研數據不能支持或被證明與體重無關。
1,高纖維植物性食物豐富的飲食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2+ +
蛋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而且是九種必需氨基酸的一種。在我們的細胞合成每一個蛋白質分子的時候,蛋氨酸總是第一個被加入新生蛋白質的氨基酸。實際上,蛋氨酸在蛋白質合成、DNA甲基化和多胺合成等生理過程中都起到關鍵的作用。
近年來,科學證據越來越多地顯示,蛋氨酸與癌症有非常微妙的關係。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某些癌症的生長對蛋氨酸有依賴性。在隨後的實驗中,科學家把不同的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共同培養,然後從培養基(細胞生長的營養環境)中逐一去掉每一種必需氨基酸。當用缺乏蛋氨酸的培養基培養這些細胞時,有趣的現象發生了,癌細胞顯然不能適應這種環境,它們的形態開始發生變化,細胞表面開始起泡,細胞核逐步變成碎片,最後細胞死亡。科學家把這種過程叫做細胞“凋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長在同一培養基中的正常細胞卻能繼續存活。
高血壓是心臟病、中風、腎病、失明等的重要風險因素。心血管、內分泌、神經系統、腎臟病變、環境因素等很多因素會造成血壓升高。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高血壓是由直接明確的因素引起的,如某種特別的疾病或藥物。余下的被稱為原發性高血壓,約占總發病率的90%。
人體保持一定血壓的目的是維持足夠的血流,以供把氧氣和養料送到全身,並把廢物從全身組織中運輸出來,最終由相關器官(肺、肝、腎、皮膚等)處理或排出體外。所以這個血流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不可以輕易改變的。在血流不變的情況下為什麽會出現血壓升高?這是因為血液在流動過程中的阻力增高了。血管收縮或變窄、血液體積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等都會導致外周阻力升高。
大家都知道食鹽的攝入與血壓的關系吧?人體的細胞和器官的正常工作需要有正常的滲透壓環境。當細胞環境中的鈉濃度升高,會導致滲透壓的升高。於是身體會攝入和保留更多⋯⋯的水份以把滲透壓降到正常水平。水分增加導致細胞外液增加,血液的體積也隨之增加,造成血壓升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不要超過2克鈉(5克鹽)的攝入,也就是每天不要吃入多於1茶匙的食鹽。這包括食物和其它調味料中的鹽份。相比之下,我國人均每日鹽攝入高於10克。這也是為什麽21天健康挑戰的食譜中用鹽很少。試一試在做飯時逐漸減少放鹽,我們的口味可以很快適應的。另外盡量避免含鹽的餅幹、薯片等零食,以及加了鹽的罐頭和腌制食品。如果需要,要學會讀營養標簽,選擇低鈉/低鹽的醬油和罐頭等。
減肥是愛美的需求,也是健康的需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降低三高、冠心病、腦溢血、膽囊病變、骨關節炎、某些癌症,以及睡眠窒息和其它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當減肥不當時,不但可能效果不佳,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厭食等健康隱患。
很多人通過節食來瘦身,但是經常因為不能堅持而半途而廢。常見的節食方案是通過嚴格監控每天進食來達到降低熱量攝入的結果,從而改變熱量平衡。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一個臨床研究小組讓患有肥胖症的受試者堅持4個月的超低卡路里飲食,並監測他們身體消耗能量的速度(代謝率)。他們發現,開始節食後,受試者的靜息代謝率很快下降到之前的80%,並在節食期間一直保持80%的代謝水平。換句話說,100%的努力只能換來80%的減重效果。更令人搖頭的是,在受試者恢復正常飲食後的7個月裡,他們的靜息代謝率只能恢復到節食前的90%。由於觀測只繼續了7個月,我們不知道以後代謝率的變化,很可能較低的代謝率會保持得更久。難怪很多人在停止節食後體重很快又增回來;甚至上升得比節食以前更高。
Meatonomics網站發布了一組引人深思的數據,現翻譯如下:
美國中北部一頭牛的平均市場價:$245
美國中北部養一頭牛的平均成本:$498
每年美國納稅人花掉用於補貼肉奶的錢:$380億
醫師組織和國際大腦研究專家組敦促臨床醫生在行醫時使用預防原則:和病人交流,改變習慣,把營養作為主流考量
華盛頓- 由非營利組織責任醫師協會和一個國際腦研究專家團提出的新預防老年癡呆飲食指南,上週末在國際營養學和大腦峰會公佈。近550名醫療工作者於7月19日和20日參加了華盛頓的峰會。會議敦促醫生們立即把七個飲食原則付諸實踐,以降低老年癡呆的風險,促進大腦健康。
“一代人以前,我們克服了吸煙的習慣。當代的醫生在和食物作鬥爭,尤其是促進老年癡呆的食物,如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 責任醫師協會會長尼爾巴納德醫師說,“科研結果很少干淨明確。但是我們可能有能力預防一個將於2050年在世界範圍影響一億人的疾病。為什麼要等呢?”
【轉發】原文地址:http://t.cn/zQyNSbb
尊敬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我代表由上萬名憂心的醫師組成的醫師協會,提醒您在中國提高豬肉生產和消費的危險。中國公民正在面臨與食物相關的疾病的流行。即將發生的雙匯國際併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arms )一案將進一步危害他們的健康。
糖尿病是成人失明、截肢、和腎功能喪失的最大原因。根據一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大約10%的中國成人患有糖尿病;另有15%處於糖尿病前期。在某些大城市這個數字可能更高,對家庭幸福和國民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
糖尿病分為甲型和乙型。甲型糖尿病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又稱胰島素依賴型或兒童發病型糖尿病。乙型糖尿病是因為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造成,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或成人發病型糖尿病。 90%以上的糖尿病屬於乙型。某些孕婦在妊娠期罹患的糖尿病在機制上與乙型糖尿病相似。
蛋白質被譽為生命的基本元素。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吸收後被用來產生肌肉和其它身體蛋白。很多人把蛋白質等同於營養。蛋白質攝入不足被稱作“營養不良”。當孩子考試時,家長就準備些高蛋白的食物為孩子“補充營養”。
過去,很多人認為蛋白質永遠也不怕攝取太多。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曾經被建議每天攝入遠多於100克的蛋白質。目前中國居民的人均蛋白質攝入約在70克左右。那麼究竟攝入多少合理呢?營養師們常用的公式是體重(公斤)乘以0.8。所以對於體重50公斤的女性來說,每天攝入40克蛋白質就夠了。對於孕婦和運動員等高需求人群,相乘係數可以大於1。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多餘的氨基酸不能在體內儲存,而是被轉化為單醣和尿酸。這一轉化主要發生在肝臟,而尿酸則通過腎臟排出。所以攝入過多蛋白質會增加肝腎的負擔。研究還表明,過量的蛋白質攝入與腎病、骨質疏鬆、尿道鈣結石和某些癌症相關。在飲食中過分強調蛋白質,還會導致其它營養素的不足及營養失衡。